刘希彦古中医的能量导引与共振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40336.html

口述:刘希彦

整理:周宗伟、小颖子

前言:中医之衰,始于有病名,始于以方药对病。汉代之前的古中医,只针对人体的能量层面,开玄府天机,启自身机能治病,今人莫测端倪。刘希彦老师,研究古中医十年,以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路,用能量引导和频率共振的角度妙解古中医之玄奥。

感谢主办方给了我能量这个题目,古中医和现在的中医不一样,它治病的理念的确是偏向于能量层面的。我把古中医中领会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今晚我先简要讲讲古中医是什么,然后再讲能量层面的问题。

先说古中医的概念,以汉代划分。汉代的代表性医学著作,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历代汤液学医家都很推崇。但也认为伤寒论很难懂,参不透。所谓今人莫测端倪难知究竟。但是历代医家都说,如果能从伤寒论中学到一招半招,则能达到覆杯而愈的效果,就是说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上,病就好了,至少对于病的急性症状是如此,该退烧退烧,该止泻止泻。这对于今人认为中医治病慢的看法可能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对于《伤寒论》而言,不可思议的还有很多,我略举几条。比如,今日的中医著作基本都有病名,如咳嗽、高血压,脾虚肾虚也是病名,是具体某个脏器的病。但是《伤寒论》里没有病名。大家会奇怪,没有病名如何讲治病?《伤寒论》中除了不提具体的病名,方子也很特殊,一般的药方只有几味药,三四味为常见,六味七味就比较多了,而且常用药也就二三十味,二三十味常用药来组合方子。现在开方子,十几味药是少的,还有开几十味药的。今天我们去药店会看到三面墙的药柜子,通常有几百味药,经常拿个方子去抓药,还有药配不到。这么多药,现在的中医进步了吗?没有,现在的都认为中医治病慢,中医只能调理。

古中医的理念究竟是什么?我所划分古中医以汉代为界限,因为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对上古经方医学作的总结,上古经方医学可以上溯到神农尝百草,我们熟知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都是上古经方,今天的人觉得这些方子用好了都极有效,但是再想组出这些方子组不出来了。为什么用不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方子后面的原理和想法。这些上古经方到底是怎样的想法呢?我试着在今天这么短时间里,简单的和大家说一个大概。

汉代之前,中国文化主体是道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变为儒家文化。以我们知道中国是天人文化,我们的祖先在道的思想里头,核心就在讲要顺天而行,不妄自作为。所以那时候的医学也体现了这个精神,帮人体排病,而不治病。这些哲学观念反应在《伤寒论》的治病理念中,就是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张仲景提出是治六经,而非治病。六经是什么?是人体自己排病的六种模式。所以他所列的体系中,药是帮助人体排病,是顺势而为。这是我的理解,大家可以参考。

举一些例子,全世界最怕什么病?埃博拉病毒。发病后没有特效药,国外发现之后只能隔离,但是死亡率是一小部分,具体数字你们去查一下。也就意味着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是能够自愈的。再说大病,比如癌症,癌症自愈的也很多,我们经常听说,医院判了死刑的,回家活了很多年也没死,或者去旅游回来结果癌症没有了。我经常说,癌症是有可能自愈的病,一个可以自愈的病有那么可怕吗?是病可怕,还是医学不得法?再说更极端的例子,狂犬病,都说狂犬病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疫苗可以防止,疫苗是什么?疫苗不是药,疫苗的作用是把人体自身对狂犬病的的免疫力激发出来,也就是,即便是狂犬病,人体也有免疫功能。所以上帝造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人体免疫力可以抵抗已知的一切病,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只要引导人体的能量,或者说引导自身的免疫力,把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激发出来,就可以治愈一切病。用道家的说法就是引“自家水”,但我们如果妄自作为,试图跳过人自身的能量场去对付病,去针对病灶,则连感冒都宣布没有特效药。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古中医是一个引导自身能量去治病的医学。具体说就是,人体自己往哪个途径排病,我们就帮助它往哪个途径排病。先讲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吹一下冷风,寒气进入人体,其实我们已经受寒了。但是我们有99次吹冷风都没有生病,因为人体帮我们排出去了。但是如果有一次没弄好,我们发烧了。其实病,是人体在排病的过程中和病的邪气僵持住了,才会产生病。如果说我们知道在哪个层面僵持住了,我们助它一把力,帮它派出去,那就很容易了。比如一条船卡在河里,只要找到水流方向,顺着水流方向就很容易把它推走,但如果想自己把船搬走是搬不走的,拆碎了也搬不走。而现在医学的误区是没有找到人体自身的势,没有顺势而为,反而是找病灶,去想怎么对付这个病灶。

所以古中医不提病名,原因在此,就是不对付病灶,我们只能帮助人体的排病之势去排病。比如针灸按穴位治病,想着某个穴位治哪种病,这个就着相了,着了病名的相。我认识一些搞古法针灸的,他们也很反对这样,他们关心路线道路,病从哪来来,到哪里去。针灸只是引导能量的东西,用道家的话说是自家之水,引的是人体自身的能量去治病。中医的汤液学,摸脉开方子的汤液学也有同样问题,说某药治某病,有的时候治得好,有的时候治不好,也是进入了误区。古中医里汤药也是引导能量的,并不理解为治病。

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伤寒论:此为表,此为里,此位津液虚。这是伤寒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话。

意味着,人体排病的渠道主要是两个,也是上天给我们设计好的,要么从体表周身毛孔,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要么从里,肠道,呕吐也一样,从两个消化道的出口排。伤寒论只讲表里是说从这两个排病渠道。所以伤寒论说我们要治表症治里症,而不说病名。意思是帮助人体从这两个渠道去排病。

什么叫此为津液虚?津液其实是人体能量的一种说法。津液也叫精血,气血,精血足就有能量,如同汽车有油。这个医学很简单,其实只有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关于能量,有没有能量,第二个层面是如何引导能量,把能量引导到人体能够排病的地方。为什么古经方能够用几为药组成方子就能治病。因为任何方子只含有两种药,一种是能帮助建立能量的药,比如甘草大枣,健脾的,帮助脾胃吸收就有能量,即所谓健中。建立能量的药还有什么?比如寒则用干姜附子,就是建立能量,让身体回到正常的温度,也是建立能量。寒凉药也是建立能量,人太热了也不行,如同天太热树木会死一样,让身体回到正常的温度,滋阴也是建立能量,建立正常的湿度,让身体回到能量的中道。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风调雨顺才行,不冷不热,不干不湿才行。中医的方子首先是建立能量的药,然后还有引导能量的药。比如把能量往体表引的麻黄桂枝,把能量往体表引。大黄芒硝把能量往里引。就这两种简单的思路治病。大道至简的医学。治病快的医学,快就快在没有离开人体自身的道场去治病,如果人体自己要痊愈就会很快。今天的医学,今天的中医和西医都是跳过了人体直接去找病,走入误区,就处处掣肘。时间不多了,我再简单说下能量场共振的一些问题。

比如情绪有时是种频率。比如大脑思考时,体会一下,人处于收缩的状态,思虑多的人气滞血瘀,消化也不好。消化是运行系统,运行也不好。想事情时人是缩着的,头皮是紧的,而什么都不想时,身上反而会松。思维带动了人体频率的变化,变得紧缩了。什么样的东西能让人精神焕发?比方说口香糖,牙膏。牙膏薄荷味的最多,薄荷就是一种辛的,清扬的能量走向。其实是让人回到了正常的频率,把向内收的频率变成了人正常的频率,甚至于再上扬一点,人就感到了欢喜。我在研究药物学的时候,我是很喜欢把药物当频率的,因为我们中国文化看任何问题都是频率。《易经》就是频率,冬天走到最阴的时候是六条虚线,能量在最地底下,频率出不来。一阳复生的时候,频率慢慢上来,成为满格的信号,六条实线。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频率的共振,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说的其中包含这么个信息,或者说我可以用它来启发我的理解。现在新的东西很多,新的想法也多,我希望我的想法不只是标新立异,是能符合“道”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证道吧。

为什么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就是影响人的频率,古人对此理解要深邃得多。古人以乐治国,礼乐治国。建国先定音律,统一音律,让天下和谐。每年让律官采音律,冬至时把空心管插到地底,等地气上来震动这个管子,震动的音就是当年的标准音。把频率上升到宇宙学的角度。上古是律学,律吕调阳,以律吕作为哲学文化的基础。

古琴是古人最推崇的乐器,因为古琴中有道。古琴的基本原则:三分损益,隔八相生。整个天道的核心系统也是这个规律,和音律的计算方法完全符合。宇宙的奥秘在于频率,今天的物理学家也说,物质有不同的形状是因为有不同的震动频率。我们的祖先造就知道这个道理。

如果说古中医治病是引导能量,怎么引导,就是用振动频率去引导,所以,每一种药物都有不同的振动频率。我举一个例子:穿山甲这味药通乳腺,通输卵管很好用,为什么呢?你把它放在火上煎,你去隔壁,或者去楼上,隔远一点,你会闻到一丝细细的腥味,就像蝉的鸣叫一样很细,离近了很难闻到。腥是通的能量。乐器里面最细弦发出的是高音。高音和低音相反,远也能听得清晰,所以穿山甲的振动频率是高音的频率。人体器官里最细的弦是什么?就是输卵管和乳腺,所以说穿山甲这个药的能量振动就能振动输卵管和乳腺。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实在是不能展开来阐释很多东西,我这里只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我也还在研究当中。你们这里有研究音疗的,也有能量治病的,希望你们多批评,更希望你们能一起来研究。

本文资料来源于上海讲座实录,感恩作者的智慧与分享。如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爱溢成长工作室。

爱溢成长幸福婚姻

乙肝心理疗愈

失眠疗愈书

颂钵

OH卡

催眠

NLP教练沙龙

电台

工作坊

个案咨询愿给人带来快乐、幸福和希望点击右上角可分享文本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hl/11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