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异常,也可引起不育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孕不育定义为性活跃期的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备孕1年而未能成功受孕。近年来不孕不育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影响夫妻双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世界性健康问题。我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发病率约为10%~15%,约10%~30%的不孕不育与抗精子抗体的存在相关,在该部分患者的血清、精浆、精子、宫颈阴道分泌物、滤泡液中均发现抗精子抗体。在既往有睾丸扭转、睾丸癌、附睾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以及由于生殖器感染引起的炎症的不育患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比例较高。此外40%~70%的输精管结扎术的男性可检测到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与精子表面抗原结合会直接干扰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动和输送,抑制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另外,抗精子抗体还通过影响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干扰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诱导精子细胞毒性,增加精子吞噬作用,抑制胚胎发育和受精卵植入等,导致自然妊娠率下降。免疫异常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免疫性不育是指免疫系统激活后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干扰精卵结合,引起的不孕不育。免疫性不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的免疫性不育多就狭义而言,是指不孕夫妇性生活正常,除免疫因素外,男方精液常规及女方生殖道及排卵均未发现异常,无其他致病因素可寻。广义的免疫性不育还包括机体对下丘脑-垂体-睾丸(卵巢)轴中任一组织抗原产生自发性免疫应答而导致不孕不育。生殖系统抗原在两性均可激发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性不育,如引起男性不育的抗精子免疫性不育及引起女性不育的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抗子宫内膜抗体存在导致的不孕等。在不明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免疫因素引起的,如果男性不育患者在精液分析时发现有精子凝集现象,多半表明可能存在抗精子抗体。尽管女性生殖道黏膜组织暴露较多,且无与男性相似的局部屏障,但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的精子却并不总是会引发体液免疫反应。性活跃期女性在每次性交中接触数以亿计的精子,如果都对精子产生激烈免疫反应的话,受精将会受到影响,而大部分人不会发生不育,这是因为普通人群中由精子引起的免疫反应影响可控,不会干扰受精过程。但如果女性生殖道发生炎症、损伤,以及免疫异常时,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淋巴细胞便可产生大量的抗精子抗体,这些抗体存在于宫颈粘液中,可以阻止精子进入子宫、输卵管,影响精卵结合。并且当精液进入阴道后,抗精子抗体与精子结合使精子对宫颈粘液的穿透力降低。总之,高滴度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会显著干扰受精过程,导致女性不孕。男性生殖免疫的机理要复杂的多。正常男性在睾丸内有血睾屏障的存在,将生精过程与免疫系统分隔开,正常情况下精子抗原不会溢出到生精管道外,也限制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大分子蛋白质的通过,从而阻止免疫组分进入生精管道。如果男性正常的免疫调节机制发生紊乱,或者是因外伤、感染、精索静脉曲张、隐睾、生殖道梗阻或者是手术等因素,导致血睾屏障破坏,精子便会被识别为异体抗原,B淋巴细胞引发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精子抗体;T淋巴细胞也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和激活补体系统,使精子发生凝集,或者干扰顶体反应或阻断精子膜受体与透明带的结合,进而干扰受精等诱发男性不育。对于抗精子抗体的检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直接检测抗精子抗体,主要包括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和直接免疫珠试验,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为先使精子与抗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混合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再检测精子与抗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是否相互作用来证明是否存在抗精子抗体。此外临床上也采用间接检测法进行抗精子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宫颈粘液、滤泡液或精浆中的抗精子抗体。免疫性不育治疗的首要措施是评估导致导致免疫异常的原因,对因治疗,如输精管道再通、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抗感染,排除理化因素损伤等等。此外可以短时间采用屏障避孕法减少女性与精子间的接触也有一定疗效。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可引起髋关节无菌性坏死、十二指肠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也解决了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中医中药在治疗免疫性不育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有研究报道应用中药制剂可降低抗体含量,提高精子活力,增加女方妊娠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五脏所引发的各种疾病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zz/1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