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ldquo环住rdquo的子宫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为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当时,为实现计划生育的指标,部分地区会采取引产、上户先上环、巨额罚款以及强制绝育的手段。
年10月,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每对夫妻均可生育二胎,独生子女时代才宣告结束。
强制上节育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手段。中国育龄女性占全球育龄妇女人数的26.9%,使用节育器人数占全球使用节育器育龄女性人数的75.7%。从年的研究数据来看,我国2.46亿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正在使用宫内节育器的达1.32亿人,相较国内超过一半以上节育器使用率,国外相对没有政策上的压力,育龄女性有30-60%是选择口服避孕药的方式避孕。
今年因工作到了南方一个省会城市,在门诊接连遇见了几件事,不解之余看着被“地方性规章制度”束缚的女性,我不禁要问,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几亿育龄女性强制上环,全面二胎开放后的政策转变,被“环住”的子宫是否能被“解放”?
“医疗需求也要计生证明?”一天我出门诊,一个30多岁妇女来就诊,主诉是“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要求取环”。
我看了病史:她已生育一子,目前没有再生育要求。宫内置环三年,最近一年阴道淋沥不断流血而且伴有腰腹酸痛不适,半年前就开始看病,超声提示“宫内节育器下移”,要求取环,去医院取环需要计生部门开具允许取环证明,经过一番周折后开来证明了,医院又说月经干净3-7天才能取,可是她说就没有月经干净的日子,宫血停、宫血宁吃了一大堆,仍然止不住,这样一拖再拖就半年过去了。
我看她皮肤粘膜苍白,血常规血红蛋白只有80克,内诊检查子宫大小正常,结合超声提示考虑“宫内节育器异位、失血性贫血”,解决出血的关键是取出节育器。没有其他的禁忌就把她带到手术室,向手术室护士长呈上取环证明说我要取个环。
只见护士长熟练地登记后按证明书上的电话打过去核对证明信的真实性(其实证明非常规范,附有患者的照片,发证单位公章及电话),电话不通,护士长告知我环不能取,电话没打通。
我说她是因为流血取环,是医疗要求,而不是计划生育需求。护士长告诉我,绝对不行,医院会被关门的,你也要被吊销母婴保健资格的。无奈,患者只能起来等电话核实。几小时后,护士长核实了证明的背面标记核对人及电话号码后,我用了两分钟取出了患者辗转半年要解决的问题。
“取环的证明”
有一个42岁的患者,与前夫生育两个儿子后离婚,又嫁给了一个30多岁的教师,这个教师和她是初婚,所以迫切想有个自己的孩子。
可这个大龄妻子不光是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而且宫内还有节育环,超声提示节育环下移。这个妇女挂了我的号,问我是否能给她做输卵管复通术,我说可以试试,年龄大了,能否成功是个问题,她说现任丈夫虽然有点残疾,但很爱她,无论如何也要努力尝试一下。于是我告知她到计生部门开具证明,并告知她初步诊疗计划:先取环,然后再做输卵管通水实验后再考虑输卵管复通手术。
几天后她把证明开来了,而且还领来了做教师的丈夫,证明内容如下“兹证明Xxx,Xxx确实结婚,没有子女符合生育条件,望医疗部门……”。我那天出产科门诊,就把这个人转到妇科手术门诊,下午妇科门诊告诉我,这个人的证明不是计生部门的规范取环证明,不能取,让她去开具相关证明了。之后而那个患者也再没来找我。
一个做了输卵管结扎的人,取一个废弃没用的环也要计生部门允许开证明?而且她的宫内节育器也已经异位了……
“政策下的二胎”
第三件事是一个44岁的女性,因为平时月经不调,以为自己绝经了,街道组织体检发现她怀孕5个月大小了,但是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因为有个上高中的儿子,而且丈夫是梅毒患者,梅毒已经侵犯神经丧失劳动能力,她自己既往也是隐性梅毒患者,只是经过治疗后现在单纯TP阳性。
医院要求引产手术,医院要计生部门的介绍信,她去计生部门开具介绍信,计生部门说现在有二胎政策,她的情况符合生育二胎,不能出具引产证明,就医院都不收她,医院都说省里计划生育硬性规定,没有医院都不能擅自引产,否则被关门就不得了。
我真是搞不懂,明明《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规定“育龄夫妻可以选择避孕、节育、不孕等相应的医学措施”,我不同意生还不成吗?于是我就指引她去省妇幼保健院,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又转回来了,省妇幼保健院给出的答复是“不能引产”,因为二胎开放了,她符合生育二胎的政策,这样过了28周,她还在疲惫地为这个“政策下的二胎”奔波着,看着她穿着挂满泥浆的鞋,一脸的茫然,想着那样靠低保生活的一家人又要多一张嘴,而且生存质量也没有保障……
她茫然,做为大夫的我也茫然,这样的僵化制度究竟解决了社会怎样的问题?医疗服务天天被喊着要人性化,而这生硬的地方性计划生育政策,它的人性化又在哪里呢?
医院在这样的制度捆绑下,是医疗服从制度还是制度支撑医疗,僵化的制度和僵化的制度执行下,医疗没有自主权,一个看似计划生育严格的地区是否真正用制度把人口控制在期望值内?制度又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昵?
计划生育的政策要计划到人心,让民众心服口服地去计划着生育,否则靠“环住”子宫和用制度束缚妇产科医生的手,真能解决人口膨胀的问题吗?
工作中你有遇到同样的疑问吗?你如何看待?欢迎在讨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zhaoxinruibabygroup.cn文:文秀编辑:amber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zz/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