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偏了的ldquo内膜rdquo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可称之为endometriosis,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具有一定活性的内膜细胞通过连接子宫与盆腔的输卵管脱离子宫腔内部,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位置而形成的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子宫内膜种植、遗传及体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均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见发病部位为子宫,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常会表现为不孕、月经异常、痛经、性交时异常疼痛等不适症状。
1.痛经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严重阶段疼痛难忍,甚至止痛剂加量亦无效。疼痛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引起。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泌前列腺素增加,导致子宫肌肉挛缩,痛经势必更为显著。
2.不孕:过半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不孕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患者输卵管周边粘连,阻碍卵母细胞与精子结合。
3.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常表现为月经间断性推迟或者提前、月经量过多等。这
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卵巢功能不均衡,进而出现排卵异常。
4.性交时异常疼痛:性交时异常疼痛常见于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等导致的子宫内膜异
位症。除此之外,其还会导致里急后重型性交疼痛、月经来潮时排便次数增加等。
5.其他: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出现有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腹壁瘢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少量便血。异位内膜侵犯和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一侧腰痛和血尿,但极罕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
B型超声检查为妇产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且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发现妇科检查时未触及的包块。另外也可以采用腹腔镜、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检查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点,凡在生育年龄的妇女有进行性加剧的痛经或伴不孕史,妇科检查可扪得盆腔内有不活动包块或痛性结节者,一般即可初步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行三合诊检查,必要时可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和月经的第二天,各做一次检查。病情稍复杂者可进一步借助上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应注意与卵巢癌、输卵管卵巢炎块、直肠癌等相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期待治疗即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通过定期复诊、观察并发症状况,等待病情缓解,这一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状较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
而对于具有生育要求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在确切诊断后,选择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口服避孕药、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炔诺酮、地诺孕素等孕激素;
对于无生育要求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较轻)可以选择保留卵巢功能手术与药物治疗联合的方式;
而对于无生育要求且病变较严重的高龄患者,可以选择病灶清除手术,如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措施:
1.适龄婚育:对晚育妇女,尤其是伴有痛经者,应尽早生育。
2.药物避孕:已有子女或暂无生育计划的女性,若有痛经,可选择口服避孕药,即可避孕,又可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3.防止经血逆流:月经期间,禁止一切激烈的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经期避免性生活;尽早治疗宫颈黏连等并发经血潴留的疾病。
4.防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剖宫手术时注意保护好伤口,避免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内种植。人工流产时,避免突然降低负压,以防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输卵管通气、通水,子宫输卵管造影要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郎芳芳主任:
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7年,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擅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及妇科炎症等疾病的诊治。擅长腹腔镜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宫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自凝刀手术、盆底手术等妇科微创手术,擅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康复及手术治疗。参加宫腹腔镜专业培训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培训并获得欧洲一级证书。
科研教学:
发表SCI文章8篇,科研课题3项,专利2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dzz/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