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鬼到ldquo送子观音rdqu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记得去年十一月底
我国医学界的一条消息
轰动了全世界
世界首例“基因改造婴儿”诞生
一对“艾滋病基因编辑双胞胎”
在深圳健康诞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路大V和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在这其中最为激烈的观点便是
贺建奎违背了科学伦理
打开了人类基因的潘多拉魔盒
这将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严重甚至还造成阶级矛盾
致使普通人类消失
这一幕像极了
年7月25日
因为这一天
是人类首个试管婴儿诞生的日子
路易丝·布朗与她的母亲
在今天看来
试管婴儿技术已经造福了无数家庭
解决了大多数不孕不育问题
让数百万夫妇圆了自己当父母的梦
但是这项技术刚刚出现时
引发了民众的激烈争吵
有人说他是天才
他拯救了无数不孕不育的夫妇
也有人说他是恶魔
拿生命去做实验
曾经的诺奖得主沃森曾说
“这项实验一定杀死了很多婴儿!”
沃森
伦理一词
成为了试管婴儿技术最大的阻碍
今天,阿光就带着大家
一起去回顾那段历史
去认识人类试管授精技术(IVF)的创始人
罗伯特·爱德华兹
RobrtG.Edwards
年6月8日
罗伯特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
他的父母都是工人
家庭环境一般
学习成绩也一般般
跟普通孩子一样
上学读书,放学玩闹
直到上了初中后
罗伯特接触到了生物
生物学仿佛打开了
罗伯特生命中的潘多拉魔盒
让他由衷地爱上了这门学科
年二战全面爆发
在战争期间
年轻的罗伯特也应征入伍了
一直跟随着部队打到二战结束
退役后的罗伯特
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生物
进入了北威尔士大学学习农业
可成天面对植物
让他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他喜欢生物,但不喜欢植物学
罗伯特真正感兴趣的是动物学
从小就非常喜欢小猫小狗
想要了解关于它们的全部知识
于是,他选修了许多动物学课程
津津有味地把选修课
当主修专业来学
甚至成绩在动物学专业中
都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后
罗伯特就像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
迷茫、困惑,不知道该往哪走
在当时战后并不繁荣的经济环境下
他在码头当过搬运工
在农户家里做过短工
最好的工作
也就仅仅是在报社里打杂而已
工作了几年后
罗伯特觉得再这样混下去就没前途了
他想要做点什么改变自己
碰巧的是
他正好听到爱丁堡大学里
正在招遗传学研究生
于是他立马作出决定
去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
年10月
他终于如愿进入了爱丁堡大学
为此
他掏空了这些年打工攒下的钱
入学的时候几乎是分文不剩
就这样在学校里
整整待了7年
年
罗伯特拿到了博士学位
而他的论文内容
就是小老鼠的胚胎发育
也是这项研究
让他萌生了让
人类卵子在体外成熟受精的想法
在爱丁堡大学期间
他还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
卢瑟·福的外孙女露丝·福勒
威尔士班戈大学(原北威尔士大学)
婚后,他们生了个女儿
而这个女儿也成为了
爱德华兹研究体外受精的契机
有一次
朋友来他家做客
看着爱德华兹天真可爱的女儿
朋友夫妇流露出难以掩盖的哀伤
因为这对夫妇不能生育
从那天开始
爱德华兹就深深地觉得
生命中没有什么比获得小孩更重要
他要把体外受精作为自己的事业
去帮助更多的家庭
只是
那时的他没有想到
这条路一走就是二十年
一做就是一辈子
而且走的那么艰难
但是
人类卵子体外受精实验
哪里是想做就做的
首先
实验原材料就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女性一生也就产生多个卵子
取一个就少一个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根本没有女性愿意做志愿者
在想尽了一切办法之后
他迫不得已找到了
当年给他女儿接生的妇产科医生
让她把病人手术中切除的卵巢拿给他
尽管稀少,但无论如何
也算是解决了材料问题
有了实验材料
罗伯特感觉自己离成功应该很近了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
自己竟然被一篇论文整整坑了两年
早在年时
平卡斯等人曾发表论文表示:
人和兔子的卵母细胞
在体外12小时就可以自发成熟
罗伯特严谨地按照这个结论进行实验
可就算自己如何细心
都观察不到卵母细胞成熟的迹象
为此他不停更换培养液
添加各种激素
抓狂的罗伯特甚至直接向卵巢注射激素
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卵母细胞
可卵母细胞仍然没有一丝一毫
要进行减数分裂的样子
美国生物学家平卡斯
实验进行了两年时间
罗伯特都快要放弃了
对实验已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来了
再一次重新配置好培养皿后
心想估计又是一次失败
干脆就放久一点吧
过了12小时后
罗伯特观察了一下
不出所料,毫无变化
24小时过去了
罗伯特又观察了一次
似乎有点改变,但又说不清楚
他没有结束实验
而是多待了一个小时后再次观察
结果,就是这一次
他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看到的结果
核仁渐渐消失了,染色体开始成形
减数分裂开始了
这是爱德华兹第一次阶段性的胜利
卵母细胞可以在体外成熟
只是平卡斯的结论是错的
不是12个小时,而是25个小时
年
爱德华兹似乎初步实现了
人类卵子的体外受精
但此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卵子在受精之后
仅仅分裂一次就不再分裂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罗伯特始终想不通
他翻阅了无数资料都没找到解决方法
好在上天总是眷顾那些
已经为成功做好准备的人
也就是在这年
罗伯特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
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
也是此生最好的合作伙伴
帕特里克·斯特普托
PatrickStpto
斯特普托是一名妇科医生
他正好从法国学会了一项腹腔镜技术
在不打开患者腹腔的情况下
就可以检查患者的输卵管
并且还可以把精液直接转入输卵管
斯特普托听了罗伯特的实验后
对体外受精技术感到十分好奇
而他之所以成为妇产科医生
就是因为他的理想
也是要帮助不孕不育的患者们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拥有相同理想的两个人
在命运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
斯特普托立马决定
与罗伯特共同进行实验
左:斯特普托右:爱德华兹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反对他们的声音
已经在社会上愈演愈烈
在当时的人们心中
受精卵已经属于胎儿的范畴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
诺贝尔奖得主沃森公开诋毁罗伯特
称他们是魔鬼
他说:
“研究体外受精避免不了屠杀婴儿,
因为一定会有废弃的受精卵。
此举与恶魔无异!“
在诺奖得主的带领下
新闻媒体更是煽风点火
纷纷发表社论
抨击罗伯特和斯特普托
在舆论的影响下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停止了对罗伯特的资助
还把他们赶出了实验室
而理由正是:不合伦理
社会各界对罗伯特和斯特普托
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不过这并没有浇灭他们研究的欲望
医院找到几间房子
一间做手术室
一间做实验室
可是生物研究又不像数学写写算算
那完全是拿钱堆出来的呀
无奈他们只能找到私募基金
又艰难的开始了实验
最困难的时期
斯特普托还靠着给人做流产手术
来赚钱补贴实验
然而
他们的失败还在不断继续
激素使用错误、染色体异常、胎儿中途流产
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
一百多例植入胚胎的妇女
都没有成功怀上孩子
沃森的话似乎真的要成为现实
这样的失败
一直持续了快十年
直到后来他们才发现
原来自己一直使用的人造孕酮会引发流产
不仅不能帮助妇女保胎
反而会起副作用
不过,故事总会有转折的一天
而这一天就在年的寒冬
当时
来自英国的布朗夫妇找到了他
夫妻俩已经结婚九年了
但一直未能成功怀上孩子
在使用了无数方法都未能成功后
他们把罗伯特
视为了获得孩子最后的希望
而对于罗伯特来说
同样是绝望中的一次尝试
罗伯特小心翼翼地
从布朗夫人体内取出卵子
带回到实验室
布朗夫妇的卵子与精子
在培养皿中成功结合
几天后
一个八细胞的胚胎
被植入了布朗夫人的体内
在苦等两个星期后
布朗夫妇再一次来到波恩诊所
罗伯特要为布朗夫人进行检查
检查她是否怀上了孩子
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
除了布朗夫妇之外
罗伯特和斯特普托俩人
也都激动地几乎要哭了出来
他终于成功了
布朗夫人怀孕了
怀上了第一个试管婴儿
布朗夫妇与刚出生的路易斯
年7月25日
医院
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医院外的草坪上摆着五颜六色的帐篷
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而就在这个晚上
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就要出生了
记者们在交头接耳
讨论着生出来的会是个怎样的“怪物”
是缺胳膊少腿,还是有先天疾病
还是会长得像猴子
不过结果却并未如他们所愿
晚上23点47分
克重的路易斯·布朗出生了
她健康活泼
和正常的婴儿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
那就是她天生就带上了光环
当她出生之时
媒体的热情
“就像报道人类第一次登月一样”
这一年
爱德华兹53岁,斯特普托65岁
就像贺建奎打开了
基因编辑的潘多拉魔盒一样
小布朗的降生轰动了全世界
迎接她的有热烈的欢呼
也有巨大的恐惧
人们担心这个小生命
会破坏现有的伦理关系
惊呼着爱德华兹“扮演了上帝
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在“魔鬼的造物”、“弗兰肯斯坦之子”
之类的聒噪中
路易斯·布朗健康地成长着
罗伯特与斯特普托
也依然心无旁骛地从事着自己的事业
他们成立了波恩诊所
至此之后
试管婴儿的技术开始走向世界
年,澳大利亚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
年,美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
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
同样在年
波恩诊所的第名试管婴儿诞生
罗伯特亲自将这个消息
带给缠绵病榻已久的斯特普托
尽管多年之后
爱德华兹仍然记得
那一刻斯特普托脸上喜悦的神情
得到这个消息后不久
斯特普托溘然长逝
进入21世纪后
试管婴儿技术几乎传遍了所有国家
超过万个新生儿
是因为这项技术来到人间
罗伯特从魔鬼
变为了名副其实的“送子观音”
罗伯特与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
荣誉与掌声
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传播
终于到来
年10月4日11时13分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
代表着科技界至高荣誉的诺奖桂冠
终于加冕这位饱经非议的
“试管婴儿之父”
这一年
距离路易斯的出生
已经过了32年
罗伯特也已经是一位
85岁高龄的老人了
由于爱德华兹身体状况不佳,他的夫人代替他领了诺贝尔奖
年4月10日
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之后
爱德华兹在睡梦中安然辞世
或许
他是去告诉斯特普托
他们的成果获奖的消息吧
对于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
阿光很难做出评价
至少在我的认知中
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
未来也极有可能变为
阶级之间维护私利的手段
可未来的事情
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我们惧怕未知
但有一群人
他们在未知中前行
至于是何结果
只有后人才能做出判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dzz/1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