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温灸的传承故事

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至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马氏温灸法》内容简介:马少群先生(~)从事温灸研究及治疗工作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他用温灸治而有效地疾病已逾百种,临床治愈的病人数以千计。由其弟子黄晓春等同志协助先生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及病案,同时查阅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资料,编成此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灸的历史、机制、常用穴和马少群温灸经验的要点;下篇介绍马少群温灸治病的临床经验,共介绍近百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五官、口腔及传染病等。本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是本书的精华,对于专业医师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也是温灸自治的依据。

马氏灸治要决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痼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故马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果身体仍显虚弱,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故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淤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

1日中脘,足三里;

2日下脘、天枢、气海;

3日关元、三阴交,

4日内关、照海。

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灸20分钟,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虚甚则滞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压的同时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藓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现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别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时更应先顾于此,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

*灸量掌握

马少群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温灸经验为依据,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

*灸药配方

毛少群先生习惯于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笔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克青艾绒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个月时间,灸药应装瓶防潮,防走气味。

*施灸操作及有关事项

(1)准备

取出温灸盒德内筒,装入拌好灸药的艾绒,用手指轻轻按一按表面的艾绒(不要按实),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用火点燃中央部的艾绒(并不见火苗),放置室外,过18-25分钟后,灸盒底面触之烫手且烟已比较少,此时便盖上顶盖,取回使用。要注意,预燃不够,则施灸时艾火易灭,预燃过渡则使用时艾火不耐久。

(2)施灸

将灸盒(底面向下)隔几层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热度足够又不烫皮肤为佳。如果过热,则增加隔布层数,若已隔多层布仍觉过热,可用布块罩在灸筒上面,这样出烟和进入空气减少,灸盒的温度即可减低,不够热则减少隔布,或将顶盖敞开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让筒倾倒)。

(3)注意事项

进食后不要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时间均可灸,灸后宜避风寒,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4)副作用

温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数患者,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咽燥,鼻出血,纳呆,乏力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可能属于施救不当,如反映强烈,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

*马氏温灸主要穴位独特经验摘要

1)百会穴

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2)风池

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3)曲骨

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4)神阙

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灸量30-60分钟。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5)章门

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灸量30分钟。

6)期门

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灸量30分钟。

7)灵台

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钟。

8)风门

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9)照海

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灸量25-30分钟。

10)悬钟

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高血压,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

一日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二日环跳(双穴)各灸25分钟,阳陵泉(双穴)各灸30分钟。

三日风市(双穴)各灸25分钟,申脉(双穴)各灸25分钟。

四日肩髃(双穴)各灸25分钟,曲池(双穴)各灸25分钟。

五日风池(双穴)各灸25分钟,悬钟(双穴)各灸25分钟。

六日身柱(单穴)灸30分钟,腰阳关(单穴)灸30分钟,三阴交(双穴)各灸25分钟。

七日委中(双穴)各灸25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

八日百会(单会)灸25分钟,哑门(单穴)灸25分钟,列缺(双穴)各灸25分钟。

注: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压患者在1-7日穴灸4个循环后在开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会,哑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过早,会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头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

3)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

本文摘自《马氏温灸法》

病例1

苏杰敏,女,58岁,因“腹腔动脉狭窄”前来就诊

CT示:

今年春节前温灸25次后,复查结果如下

春节后温灸57次,复查结果如下

治疗方案如下:

病例2

邓红杏,女,33岁,以“不孕”前来就诊。十年不孕·三年中药无效温灸23次·两个月怀孕(此属温灸特殊案例一般要温灸一年左右)

治疗方案如下:

足月过期五天出生男孩7.7斤。现在老家湖南孩子一周了。

病例3

既往病例

马氏温灸的作用

行气通络,扶阳固本,温经祛寒,益气养颜,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祛风湿,止疼痛,御外邪。

马氏温灸适应人群

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马氏温灸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前的准备

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体位宜舒适平正,便于准确定穴,利于安放艾炷和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小后大,先少后多。

三、灸法宜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证,应慎用灸法;

颜面五官、大血管处、心脏、阴部、重要筋腱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孕妇小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施灸注意点

1.环境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灸罐掉落,烧损皮肤、衣物。

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

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不宜立即施灸。

五、灸后的处理

施灸循序渐进,避免刺激太强出水泡,万一出水泡小水泡不要擦破,任其自然吸收;大水泡用消毒针刺破后放出水液,涂甲紫药水。

灸后调摄: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jkv.com/wacs/73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